我想,这应该是微信之后的下一个社交产品了!

发布时间:2025-06-27 点击:7
社交这条赛道上的创业一直备受关注,市场和用户规模太大了,不管是国内的腾讯还是海外的facebook,统治无线世界的霸主都出自社交。因此,每个足够新鲜的新产品冒出时,都会吸引无数目光。
现在,聚光灯打在一款名为“画音”的产品上,用户可以通过这款app接收和发送视频短信,就像现在微信上接发文字和语音信息一样。其创始人genie更是前微信产品总监。
这款新产品发布不到一周,凭口碑就进入了社交榜 30 多名——当“见实”下载体验这款产品时,在其中发现了许多腾讯老同事和投资人朋友们——genie说,画音每天释放的邀请码才几百而已,其余每天新增均为用户自发邀请扩散而来。
体验可以用“惊喜”来形容——假如你用过,会发现这不是溢美之词。例如,你想和某位好友说话时,只需要张嘴,视频就开始自动录制。说完话后,录制自动停止。这个体验像极了早期微信语音时的试用体验,靠近耳朵正常播放,远离耳朵则切换成了免提,确实顺畅、舒适。
genie因此观察到,用户在视频短信上的热情程度,甚至比当年她参与的微信语音这个功能还要高。尤其是女性、老人、小孩等三个人群的接受度更高,许多不一样的玩法甚至都在萌发之中。这也是画音所指向的机会所在:
视频短信或是一个未来的、更大的机会。甚至就连现在微信也没法直接顺延过来。
genie当时离职微信,恰恰也是因为看到了这个新空白。
在画音上线的第 6 天,见实ceo和画音创始人genie坐在一起长聊。其中说到新机会的思考和判断、社交下一步、视频 im的可能、用户在这类新玩法中的表现,乃至于微信对这个新赛道的影响,等等等等。
在深读之前,有 2 个小提醒,一是这次话题非常深入,长达 8000 字。原本想分成两篇,最后发现一口气读下来更爽。因此建议,先收藏再看。
二是对话双方都是老腾讯,见实ceo徐志斌也是 8 年鹅厂老员工、《小群效应》《社交红利》等书作者,两人的聊天信息中藏有许多社交领域的基础信息,了解这些信息更容易切入对话。这个感觉越是在精编时,越感知强烈,干脆在最后增加这个提醒信息。建议老铁遇见一些基础信息时自己搜索扩展阅读。
看完对话如果你还觉得不过瘾,可以随时在评论下方提出你想了解的问题,我们来请genie补充作答,甚至如果可能,我们一起拉群请genie做深度面对面切磋也可。
好吧,现在,一起听genie说。如下,enjoy:
画音创始人、前微信产品总监genie
见实:去年这时,一夜之间三款社交产品出来,其中两款很快死掉。现在一年过去,画音出来了,是社交赛道释放了什么新机会吗?
genie:摄像头和高速网络会带来一些新场景和新机会。人类表达方式的演化来来去去就是声语音、打字、看着对方说这三种基本形式,前两种形式已经用到手机上了,为什么第三种(可以看见好友在说话)没有?那是因为以前技术限制,经过十年来智能手机摄像头的质变,加上网络也准备好了,用户看见好友说话已经成为现实,只是缺一个正确的解决方案而已。
见实:你认为“画音”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面?
genie:对。这一年半来的演化,加上内测了 3 个月,虽然不能百分百,但已经较肯定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对的。至于现在为什么要邀请码?验证阶段就是如此。过了这个阶段,我觉得这是百分百对的方向。
见实:这么坚定?
genie:前提是认可和理解视频会像语音和文字一样成为沟通信息的载体。而判断一个方案是否是视频消息的正确解,我认为要达到三个要求:
第一个信息的产生、传播和消费是一个完整闭环。
微信也能发视频,但那不是视频消息。因为可以从相册中选择和发,生产、传播和消费并不闭环,并不是视频消息,而是视频文件。所以第一点是读写和收发,都在产品中闭环。
第二是读写收发过程要足够高效、简单、快。对用户来说应该是无限接近零的成本。
语音消息能做到这一点,以前iphone能录音,也有录音app,但为什么不能把录音很容易发给好友?因为这个过程很复杂。到现在,语音消息发送很简单了,按住说话松手发送,微信把整个创作过程的成本降到了极致,所以效率提高。
视频也是一样,以前视频拍摄成本很高,拍一个视频要想怎么构图、怎么打光,且视频发送也很慢,无效信息也多,这让视频作为消息的效率变得很低。
这就一定要找到一个解决方法,让用户创作视频消息的成本无限接近零,我觉得现在基本做到了,说话就拍、不说话就不拍,重点放到了沟通的信息本身,不用思考任何拍摄的问题。
把视频作为背景自动播放,也是围绕提升视频消费的效率的角度去做的。
第三是信息传输过程不失真。如果失真就不是信息了。
如不能用很重的音乐、很重的特效。因为想要表达什么已经走偏了,这不是用来沟通,沟通很关键的点是不能误解,尽量准确理解好友在讲什么。
所以这意味着视频作为信息不能有失真。画音也有自动编辑,但围绕信息不失真、让信息量更高这个目标去做的,如自动加字幕、重点关键词加表情,让用户的表达更清晰和生动。
做到这三点才是一条视频消息,我们这三个点都做到了。
见实:视频消息的门槛似乎不低啊。比如我用画音聊天时,就很有压力,想着是不是有双下巴、笑的脸上有褶子,影响我在好友面前的形象等。
genie:这些事情在日常的面对面沟通中不重要。重要的是,好友想知道你在说什么。至于你长什么样子,再怎么掩饰也是那个样子。既然在和他面对面的沟通中不是问题,那么在视频沟通中也不是真正的障碍。真正障碍是用户面对新事物的习惯门槛。
见实:所以画音偏向熟人关系?
genie:不仅熟人。只是因为用户对视频消息还有一些心理习惯的挑战,最能接受的对象就是熟人。一旦过了这个门槛,对象就是所有你愿意跟他面对面聊天的人、在现实里愿意当面说话的人。
见实:今天是你发布的第几天?画音到现在,用户增长速度怎么样?
genie:今天是第六天。刚才我看了一下,社交榜上 30 多位了。我们也很意外,什么都还没做,还没开始做市场推广。
其实正式发版一个星期都不到,还处于从 0 到 1 验证的最后一步,现在也还是邀请码状态,我们自己每天发的邀请码很少,才三位数的样子。因为还不到我们的推广阶段,是自己冲上去的。
见实:用户好奇涌入?
genie:一开始是行业的好奇。慢慢的部分围观用户感受到产品是有价值的,所以自己就传播开了。发布后,用户活跃度、对视频信息的接受程度和惊喜程度,还有火爆程度,都比内测时要好。这让我们挺惊讶。只是现在还不方便透露每天增长数字。
见实:从画音产品推出的这几天看,有没有一些超越构想的场景出现?
genie:其实还是表达方式本身,和文字表达一样,视频只是一个手段。比如,用户能用 2000 多基础汉字写出什么精彩内容?看看庞大的文学宝库就知道了,这没有人能够预期。我们做的是把视频作为像文字一样的基本载体,用户拿这个载体去创造出什么精彩信息?当然一样会有惊喜,一样很难预期。
能做好的本职工作就是,视频能够像文字一样方便用户更好地表达。
见实:用户画像有什么不同?
genie:我们的用户画像挺健康。最明显的一个特征,是女生的视频表达比男性好很多很多。男生会理论分析和挑战,但是女生会去体验与感受。
女生用过画音后大都感觉很惊艳,包括视频功能、设计、整个交互,都会让女生非常惊喜,完全知道这是用来干什么的、跟谁用、怎么用。
任何社交产品,如果能让女性用户带动起来,就是一个很健康的方向。
还有年轻人、小孩子和老人这三个人群都很喜欢,都是很有惊喜的用户群体。如年轻人会对创新性交互有很好体验,会眼前一亮,老年人和小孩则是因为不用打字,只要说话就好。他们是真爱这个产品,很深层的绑定这个产品,因为能跟家人见面,想见的人直接看见对方样子,对老年人是很大的关怀和惊喜。小孩子天生就有镜头感,只要说话就能拍,所以小孩子会一直拿着,不停地给大人发视频信息。
相对比较无感的是中年与男性这两个维度,对露脸会抵触,也会分析理论为什么露脸不可行。其实,好的产品不用解释,为什么好用户一用就知道。现在有些用户有一些偏见,但大都是没真实使用过的。我身边也有一些一开始比较抵触的朋友,跟他们发视频短信说几句话,让他们感受到真正的沟通场景,他们都会很快消除抵触感,也会跟我视频短信聊起来。
见实:同样身为中年老男人的我突然感觉。。。。。产品同行们有什么评价?
genie:很多产品人会说,用户没有发视频的需求。一方面,我认为视频跟文字语音一样,只是语言的基本元素。
另一方面,我认为“发视频”背后的情感需求,是“见面”。每一个人,总有一些渴望见面的对象。或者是百看不厌的爱人孩子,或者是挂念担心的远方家人,或者是总是约不齐的好友,或者是久未联系的老同学旧朋友。这种见面的渴望越强烈,这样的对象越多,需求就越大。但很多时候,你无法随时一通电话就能见上,更多的人视频通话并不那么合适。
你想念的时候,主动发一个看见你的视频短信,对方也会视频回你让你看见。这就是“视频短信”社交背后的情感诉求。
见实:所以,现在每天关心哪些数据?
genie:最关心用户是不是真的把视频短信作为聊天的重要场景,关心用户是不是在预设的场景里用的特别好,和用户是不是真觉得很有用、很愿意用,首次使用感受,是否愿意喊更多朋友一起用。
我一直希望产品本身真的帮助解决了沟通这个问题,接下来用户会自传播,团队反而不用过多在推广和增长方面下力。对用户有价值,产品本身才有价值。
见实:自传播,所以更关心强关系场景?<

请问我在腾讯公司购买了一个服务器
申请关闭下次再开的话我自行付费
百度云服务器如何更换系统吗
ActiveMQ Tips
阿里云购买海外服务器
云服务器哪个服务商好
ecs云服务器不买带宽怎么远程
有一个域名从别的代理转到我名下了